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1:52 点击次数:150
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,其死亡率极高,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。发病率可高达40.8%,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,而41-51岁人群属于高发人群。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,一旦引发,后果不堪设想。大肠癌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,约占75%,其次为盲肠及升结肠,再其次为结肠肝曲、横结肠及结肠脾曲。这些部位的癌变往往会在早期发出一些求救信号,但可惜的是,很多人却因为忽视这些信号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大便形状改变,原本粗粗的大便,突然慢慢变成了细细的一条,而且还总感觉想排又排不干净,排便时伴有便血的症状。这就好比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的“SOS”信号,提醒我们肠道可能出现了问题。而便血则是大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,大便中出现鲜红色的血迹,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泛起的涟漪,引起了人们的注意。由于粪便经常与肿瘤发生接触和摩擦,可能会出现便血,伴随感染还会出现脓血便。
展开剩余81%需要注意的是,便血的颜色并不固定,可能呈现红色、黑色、紫色等多种颜色,有些黏稠的大便中也可能会出现便血现象。如果病变距肛门较近,其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,且往往是血便分离。只有在出血量较多时,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、果酱样。右半结肠癌病人中肉眼可见的便血者占36.5%。凡是便中带血者,且持续出现,逐渐增多,就具有诊断价值。切莫将其当作“内痔”或“痢疾”对待,否则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除了便血,大便习惯的改变也是大肠癌早期的一个重要信号。如果突然之间,大便的习惯出现了变化,所排的大便出现了不规则的形状,或者出现黏稠状,那么就说明大便已经出现了异常现象,很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表现。癌细胞扩散,癌组织肿物的生长,会刺激肠道引起胃肠蠕动加快,可能出现排便增多,较重者出现腹泻、排便不尽感。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,但每次排便不多,甚至根本没有粪便,只是排出一些黏液、血液,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。而且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,导致肠腔相对狭窄,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、变形,可呈扁形,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。
体重减轻也是大肠癌早期的一个常见症状。患者罹患大肠癌后,由于癌细胞侵入身体组织会引发胃口不佳,食欲不振。若长期进食减少,导致身体所需的营养无法得到及时补充,或肿瘤转移而使体重逐渐减轻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如果突然无原因的食欲不振、乏力、消瘦者,应及时就医,做进一步检查。贫血也是大肠癌的一个早期症状,但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。贫血症状不是突然出现的,慢性的贫血症状不易被察觉,早期治疗的时机就是在忽视中被耽误的。尤其是右半结肠癌患者贫血较为显着。随着癌肿部位的不断破裂出血,患者可能会引起贫血后,出现口唇、甲床、睑结膜苍白,以及头晕、无力等症状。
腹痛也是大肠癌早期的一个常见症状。患者会伴有腹部不适感,如腹部疼痛,有下坠感等。可以出现间歇性腹部的疼痛,尤其是在大便的前后。大肠癌引起的腹痛,多数情况一旦出现了腹痛,往往是肠道的梗阻,或者是不完全性的肠道梗阻。如果进一步加重,完全堵塞了肠子,疼痛会逐渐加重。腹痛往往通过排便,或者是排气以后,会有轻度的缓解。部分患者还可以在腹部触及肿块,多见于右侧,大小不一,比较坚硬,可能会有按压痛。
大肠癌患者还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。这主要是因为大肠内的肿瘤变大时,瘤体会压迫或加剧肠堵塞,从而出现便秘的现象。而当肿瘤导致肠道部分狭窄时,又会引起腹泻。这种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现象,就像身体在发出的混乱信号,令人难以捉摸。
专家提醒,有以下五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,他们属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,应该定期进行大肠癌早期筛查。第一类是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。家庭中有直系亲属患过大肠癌者,则其一生中患此病的危险性比其他人要高出8倍之多。大约1/4的大肠癌患者有该病的家族患病史。第二类是结肠息肉患者。大部分大肠癌是从结肠息肉发展而来,息肉多是发病于青春期,40岁以后可发生癌变。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,癌变机会约为25%;管状腺瘤样息肉癌变率为1?%。
第三类是高龄人群。大肠癌患者大部分都在50岁以上,随着年龄的增加,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,故大肠癌的发病年龄也较高,也有一部分患者发病年龄较早。第四类是炎性肠病患者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机会,他们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。第五类是吸烟、饮酒人群。研究表明,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更高。有大肠癌、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大于等于30克,将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。
大肠癌早期筛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无创筛查,包括粪便潜血试验、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和粪便脱氧核糖核酸试验。这些方法就像在粪便中寻找隐藏的“线索”,帮助专家发现潜在的问题。另一种是侵入性筛查,包括肛门指检和结肠镜检查。结肠镜检查可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病理活检,并在显微镜下确定是否有恶性变化或癌细胞,这是大肠癌筛查的金标准。通过这些筛查方法,我们可以在早期发现大肠癌的踪迹,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。
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是预防大肠癌和治愈大肠癌的关键。大肠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。早期大肠癌切除后5年成活率可达90?5%,而晚期大肠癌的术后5年成活率则低于20%。所以,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。如果有一天,你发现自己出现了上述这些症状,千万不要掉以轻心,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才是明智之举。
发布于:浙江省